“联合国”归来 | 全球公民成长中
富力威斯汀酒店与光谷剑桥国际高中相距28公里,对于参加武汉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的14位学生而言,前往开幕式需要经历复杂的步骤——结束CAIE的中文考试,换上正装,在校门口集合,定格10秒,拍一张出征集体照。随后登上接送车辆,绕行28公里,途经22个红绿灯,抵达活动现场。
△ 光谷剑桥的学生们在会场签到
这是他们迈向“联合国”的第一步。
很显然,组委会的准备并没有很充分。到场的人数比他们预想中的多得多,以至于工作人员需要不停地增加座位,让每一位代表能够坐下欣赏开幕式。但在主持人的口中,这些许的尴尬被自豪所掩盖,毕竟座无虚席比门可罗雀更能让主办方激动。
随后,光谷剑桥国际高中的学生Hitter代表前来参赛的高中生代表致辞。此前,带队老师并不知道Hitter需要致辞这件事情,Hitter很自信地说自己可以即兴发挥,这是一个资深模联人的素养。
△ Hitter作为高中生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
而明天,他们将要与各地的高中生代表们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代表们同台竞技。
模拟联合国 (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模联(MUN),是对联合国大会和其它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在活动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会议参与讨论。作为青年外交官,模拟联合国的学生代表能够锻炼他们的演讲与辩论,研究与写作的能力。
他们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世界有进一步了解,同时能够与优秀的同龄人交流,相互学习。
会议自11月2日正式开始。
对Bob来讲,搭档的突然离去让他不得不一个人扛起大旗。
△ Bob与其他代表进行讨论
本次会议,他面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消灭麦地那龙线虫病的议程。
(注:麦地那龙线虫是唯一的主要由饮用水传播的线虫,历史上,世界卫生大会也在1991年正式确定了消灭麦地那线虫的决议)
在最初的预想中,他的搭档负责和其他人的沟通和磋商,而他则负责文件撰写等后期工作。第一天的会议结束后,Bob的搭档说他累了,改签了车票,当天晚上就离开了武汉。
留给Bob的是一头雾水和一个巨大的烂摊子:他不知道他的搭档与其他国家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也不清楚自己应该秉持什么样的观点和立场。中立的他,成为了三方争夺的“香饽饽”。
当时的他有两个选择,他可以像坐在他旁边的日本代表一样,玩一整天的手机一言不发。也可以肩负起责任,代表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他试着当了一次英雄。
Betty所在的会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5G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问题。会前,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在这个会议划水两天好好学习,做好小国的本分。
她跟我说,开始的时候她并不想去发言,因为觉得她所代表的的阿塞拜疆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另一方面,她也有些不太自信。
所以在被点名要求发言时,她显得有些慌张。庆幸的是,虽然未曾发言,但她一直在观察局势、跟进议程,所以站起来不至于哑口无言。
她的发言引起了某些国家代表的反对。在发言结束后,法国的代表开始“怼”她。这引起了Betty的好胜心,她开始认真准备自己的发言,开始与其他国家代表“友好磋商”。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Betty向主席动议对宣言4.1进行探讨。宣言的目的是探讨先进国家如何提供正确的技术援助和对援助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为了这份文件,Betty和巴基斯坦的代表从11点写到了凌晨3点。
“今天感觉怎么样?”
“不错不错。”她眯起眼睛,笑了起来。
△ Betty与会场代表合照
当我再次浏览Betty的朋友圈,发现那条“划水的一天将要开始”的朋友圈已经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圆满结束。
另一个会场的主题是卢西塔尼亚事件。卢西塔尼亚号是一艘在一战中被德军击毁的游轮。卢西塔尼亚事件造成了1195名平民乘客的丧生,也成为了促使美国对德作战的最早诱因。本次会议代表们需要扮演该次事件中的重要角色,重新演绎这段历史,尝试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推进事件的发展和变化。
△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
如同历史上沉没的卢西塔尼亚号一样,光谷剑桥的5名学生也在“这艘船”上遇到了大麻烦。正常来讲,对于第一次参加模联的新人,组委会都会让有一些经验的代表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 Jenny,Sylvia,Alicia,Zoe在会议期间进行讨论
但这群新人却恰巧被分在了一起,在内阁小会议上进行交流,没有正式参会经验的她们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主席可能也从未见过这样全是新人的场合,在讨论因为不熟悉流程和规则而被迫中止的时候,他感到一些不耐烦,言语也愈发严厉起来,“这是一个正式的会议,你们所代表的都是各自的国家,希望你们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发言。”
△ Zoe和Vera在讨论会议文件
在公众面前演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在主席有些生气的情况下。然而,她们还是站起来了,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观点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她们并不缺乏发言的勇气。
Susie老师也一直放心不下这几个孩子,在微信群里,她一直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尽管她很着急,想要直接给她们确切的方案,但她还是忍住了。
△ Vera在为会议做准备,她最终获得了最佳新人奖
在第一天会议结束后的夜晚,我们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卢西塔尼亚号会场的主席。他跑了老远,专门过来指导她们完成会议文件。
我不知道她们最终有没有改变卢西塔尼亚号沉没的历史,但至少,她们没有在会场上寂静无声。
对负责模联的Susie老师来说,带着十几个学生去参加模联,她是有些发怵的。
从高中就开始经历大大小小模联的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学生的真实实力。她这样说:
模联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学生需要在会前查看大量的资料和学术文献。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在会议进行中,需要辩论,磋商,公共演讲,最后还需要写作决议草案。
在出发之前,我给他们单独做了好几次培训和谈话,因为担心他们准备不充分,学术能力不强,对规则不熟悉,到时候到了会场,被那些有很多次参会经验的大学生虐的很惨, 导致只能在会场不知所措。
很多新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会场上融入不进去,最后只能划水摸鱼。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最后学生们的表现都让我很惊喜,而且还很感动。有学生找到我说,“老师,那个XX大学的学姐好厉害啊,我也想成为她那样。”
我跟他们说:“会的,你们一定能成为他们那样的。”
事实上,身份的转变让Susie老师有些混乱。她知道,模联是个很高强度的会议,白天代表们需要积极磋商,到了晚上,他们则需要带着白天的讨论和思考写出规范的会议文件,熬夜写文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Susie成为带队老师,她会越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
于是,她也熬了一宿。
△ 会议前的讨论
△ Xer和Peter在会场上发言
△ Susan(左一)为了做武昌战役的会前准备,专门去看了几本书,在会场上也一直在很认真的写指令和文件
我们在做一些事的时候,总是想要去寻求它的意义。如同组委会的文件序言所写道的:
无数人对模联的意义给出了无穷多的答案:“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自己”、“培养责任意识”等等。我们承认它有如此之多的意义,但又因此很难把握它到底是什么。
国际视野要求我们以国际的姿态去看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要求我们能够热心地去解决国际问题,“国际”两个字似乎成了模联的标配。但是当我们探讨具体的问题,例如沙漠化问题或者贫困问题时,“国际”这一概念又逐渐隐去。没有任何一种意义是模联的标配。
当我们追溯一切意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时,我们发现一切都落脚于个人的提升,换言之,模联的存在是为了塑造“全人”。
△ 认真的Emilia
所以这次我们尝试捕捉一些细节,一些真实的细节或许更能够体现这群孩子们的状态。我不想用“进步”这个词,因为在每一场活动中,并不是只有“进步”才称得上是意义。
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这群孩子们自发地去做一些事情,也许这一次的意外和巧合有点太多,迫于形势他们不得不去做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但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有着放弃的自由和理由。
可是他们没一个人放弃。
唯有此时才能感到,实践对于激发一个学生潜力的重要性。
他们一直在攀登。